海信网能是海信控股于2020年11月才成立新公司,主要从事工业温控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,公司大股东为海信控股,持股比例为70%。
泰山财经记者注意到,收购科林电气后,海信控股在资本市场的布局将再度扩容,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家。
海信家电、海信视像曾被誉为“双子星”
海信控股拥有第一家上市公司的时间,是在上个世纪末。
早在1994年,原海信控股掌门人周厚健就曾在全国率先提出“以资本家眼光看待资本与市场”,大胆尝试资本运营。
1997年4月,海信控股旗下海信电器在上交所正式亮相。彼时,海信控股将电视产业的核心资产都装入了这家上市公司。
2006年,海信控股再度发力,并购了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白电产业巨头*ST科龙。由此开始,该公司历经7年“去星摘帽”之旅,在2013年正式更名为海信科龙。
至此,海信控股手握两家上市公司,一家是聚焦电视产业的海信电器,一家是被装入白电资产的海信科龙。
据当时媒体报道,对科龙的收购,使海信控股完成了“白加黑”“南加北”的产业整合,海信“双子星”也成了基于产业战略意义资本运营的典范。
2018年,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并于当年10月底生效,股票简称也由海信科龙更名为海信家电。
一年后,海信电器也发布公告,公司名称由“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”拟变更为“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,股票简称由海信电器变更为海信视像。
从最新的业绩上看,2023年海信视像预计实现营收531.15亿元至536.5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16.13%至17.30%;预计实现净利润20.47亿元至21.05亿元,同比增长21.92%至25.37%。
海信家电也曾发布业绩预告,预计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27.5亿元-28.5亿元,同比增长92%—99%。
两年内接连收购2家上市公司
除了海信家电和海信视像外,海信控股近年来还通过收购上市公司,进一步扩容资本版图。
如2021年6月,海信家电发布公告称,已正式完成收购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(简称“三电控股”)的股权交割手续,以13.02亿元认购三电控股定向增发的普通股股份,成为三电控股的控股股东。
资料显示,三电控股是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公司,也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一级制造供应商。
对于收购的目的,海信家电表示主要是为布局汽车空调、压机及整车热管理系统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增长态势较好。
2022年12月,海信控股再度出手资本市场,欲取得乾照光电实际控制权。
2023年1月,海信视像发布公告称,截至2023年1月31日,公司累计已投资乾照光电的金额为16.05亿元,持有乾照光电22.88%股份,公司已取得乾照光电的控制权并成为乾照光电的控股股东。
资料显示,乾照光电成立于2006年,2010年登陆深交所上市,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业务,为LED产业链上游企业。
对于收购的原因,海信视像表示,此举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显示产业链的战略布局,加快Mini LED等新技术的研发和产品推广。
从业绩上看,三电控股已纳入海信家电合并报表范围,这里不再赘述。而乾照光电此前发布业绩预告称,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.23亿-0.33亿元,同比增长145.68%-165.54%。
1家企业冲刺科创板
在收购上市公司的同时,海信控股还有一家企业已进入科创板IPO冲刺阶段。
2023年1月12日,海信视像发布公告称,拟分拆控股子公司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信芯微”)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。
据媒体报道,作为一家芯片“新秀”,信芯微成立后的营收净利迅速增长,达到科创板上市要求,从而被海信视像拆分上市。
信芯微是显示芯片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的Fabless模式芯片设计公司,为各类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提供显示芯片解决方案,并为智能家电等提供变频及主控解决方案。
截至去年7月,上交所网站显示,信芯微IPO进展为“已问询”。
该公司拟募资15亿元,用于IT及车载显示芯片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,大家电、工业控制及车规级MCU芯片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,以及用于发展与科技储备基金。
2020-2022年的报告期内,信芯微实现营业收入2.56亿元、4.68亿元、5.35亿元;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1336.59万元、7472.76万元、8397.40万元;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4151.75万元、5301.35万元、5614.1万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